发布时间:2025-05-13 10:57:19 作者:eqc 点击:86 【 字体:大中小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三大指数小幅收跌 通信设备领涨
时隔六年 公募基金规模重返三万亿
智能穿戴概念早盘持续走高 环旭电子涨近9%
汽油明起全国施行国四标准 最高零售价每吨加290元
北京:“致敬先烈仰望崇高”少先队员为英烈站岗活动举办
保险系公募基金即将面市 首只产品瞄准货币市场
险企冲关频推高收益产品 寿险利率最高或达5.25%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逼近6.10 再创汇改新高
全市校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银联发布安全用卡提示 索要短信验证码行为是诈骗
白酒消费遇冷引老酒收藏热
2013年十大熊基之国富中小盘“醉”倒在白酒股上
深圳多举措支持“新三样”扩大出口
李嘉诚不爱房产爱上比特币
互联网金融发力 “网络里的光大银行”渐行渐近
新品频发别出心裁 基金以创新求突破
霍山县: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新高地
国债期货:新年首日遭重挫
信用卡年费或可“讨价还价”
收藏和田玉:选准引路人
六安:消费品市场量足价稳
分红险万能险将费率市场化 拼收益或将引价格战
民生银行一路下跌 史玉柱损失超30亿
美基金创办人跳楼自杀 死前一周豪捐八分之一财产